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s://m.39.net/baidianfeng/a_4696949.html贫血是指单位容积血液内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。引起贫血的原因常有铁的摄入不足、或是生活中丢失过多如长期过度劳累等,女性月经失血过多也可导致贫血。按引起贫血的原因,可将贫血分为缺铁性贫血、失血性贫血、溶血性贫血、营养性贫血及再生障碍性贫血。治疗方面主要可以从饮食方面来改善,如黑豆、胡萝卜、菠菜等,主要需要针对病因来进行具体的治疗,建议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处理为宜。
婴幼儿贫血以6个月至2岁最为多见,最常见的就是缺铁而引起的营养型贫血,由于宝宝生长发育迅速,一般在5~6个月以后,从母体带来的造血物质都用忘了,如果得不到及时补充,就可能发生贫血。宝宝的抵抗力差,容易感染疾病,有些宝宝经常生病以致长期食欲不振营养物质摄入不足,从而导致贫血。另外,母乳及牛奶中的铁含量不足,长期单纯依靠乳类喂养的宝宝,若不及时添加辅食,也会发生贫血。
在生长发育最旺盛的婴儿时期,如果体内储存的铁被用尽而饮食中铁的含量不够,消化道对铁的吸收不足补充血容量和红细胞的增加,即可发生这个缺铁的情况,一般表现:开始常有烦躁不安或精神不振,不爱活动,食欲减退,皮肤粘膜变得苍白,以口唇、口腔粘膜、甲床和手掌最为明显。治疗一般用用刺激性小的葡萄糖亚铁。多数发病的原因是饮食不当,故必须改善饮食,合理喂养。有些轻症病人仅凭改善饮食即可治愈。
而在改善饮食时,首先应根据小儿的年龄给以合适的食物。由于患儿消化能力较差,更换和添加辅食必须小心。一般在药物治疗开始数天后,临床症状好转地,逐渐添加辅食,以免由于增加食物过急而造成消化不良。多食蛋类、菜泥、肝和肉末等。幼儿与儿童必须纠正偏食,给予富含铁质、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食物。
婴儿贫血是婴幼儿时期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,长期贫血可影响心脏功能及智力发育。婴幼儿贫血多数是因为营养不良造成的。贫血患儿可出现面色苍白或萎黄,容易疲劳,抵抗力低等症状。
营养性贫血可分为营养性小红血球性(缺铁性)贫血和营养性巨幼红血球性(维生素B12、叶酸缺乏)贫血。
A、缺铁性贫血:由体内缺铁影响血红素的合成所引起,是目前世界上比较普遍的问题,尤见于婴幼儿及生育年龄妇女。据统计,我国近40%的学龄儿童和托幼儿童患有不同程度的贫血。
缺铁的主要原因有:
1、人体内铁的需求量增加而摄入量相对不足
婴幼儿生长速度很快,正常婴幼儿出生后5个月体重增加1倍,1岁时增加2倍。婴幼儿在4—6个月后,体内储存的铁已经消耗渐尽,如仅以含铁量少的母乳喂养,可导致缺铁性贫血。育龄妇女由于妊娠、哺乳,需铁量增加,加之妊娠期消化功能紊乱,铁的摄入和吸收不佳,也极易导致贫血。
2、铁吸收性障碍慢性贫血
动物性食品中的血红色素铁可以直接以卟啉铁的形式被人体吸收,吸收率较高非血红色素铁的吸收取决于胃肠道的溶解度等因素,多种因素可阻碍铁的吸收。
B、营养性巨幼红血球性贫血:
由于各种因素影响维生素B12及叶酸的摄入与吸收造成营养素巨幼红血球性贫血。维生素B12和叶酸都在核酸代谢中起辅酶的作用,若缺乏则导致代谢障碍,从而影响原始红血球的成熟。常发生于未加或者少加辅助食品、单纯以母乳喂养或淀粉喂养或淀粉喂养的婴儿,或反复感染及消化功能紊乱的小儿。
维生素B12缺乏可引起巨幼性红血球性贫血和神经系统的损害;叶酸缺乏除引起巨幼性红血球性贫血外,还有舌炎、口炎性腹泻等。